臉上皮膚因為油脂粒及暗粒,所以變得不光滑又粗糙?其實黑頭和油脂粒都是由於身體濕重毛囊皮脂線分泌過多,加上表皮層角質脫屑太多,而令毛囊堵塞形成油脂粒。但面部的油脂粒卻不能忽視,因為它們有可能是脂溢性皮炎的警示!

Contributor
登入 瀏覽本網站,可獲取積分換領專屬優惠
點擊查看專屬優惠

面油是由人的皮脂腺分泌,天氣熱的時候皮脂腺分泌的會比較旺盛。從中醫角度,五臟六腑之中,尤以保養脾胃最為重要,所謂「肺主皮毛」,意即指人體需要依靠脾胃的運作消化和吸收,從而把養份供給身體各部分。

脾胃較差的人亦往往可從他的外表反映出來,他們的皮脂線分泌不平均,容易堵塞毛孔,繼而出暗瘡或油脂粒的情況。如果身體機能欠佳,容易出現便秘,導致體內毒素增加,更會從而刺激皮脂線的分泌,令脂溢性皮炎的問題更嚴重。

中醫認為,脂溢性皮炎是外感風邪、血虛風燥、肌膚失養等所致。患者也會出現暗粒般的暗瘡,一般會出現於面部或胸口位置,很多時患者除了長痘痘外,皮膚亦會出現紅腫、脫皮及痕癢,而常見於髮線位置、耳孔、耳背、眉心、法令紋等地方。

脂溢性皮膚炎是屬於內發性的皮膚病,與青春期沒有關係,患者以男士居多,而皮膚也不像暗瘡患者般皮膚偏油性,反而患者皮膚會較為乾燥,如髮線、耳背、眉心位置較容易脫皮,因此正確地補水也是解決脂溢性皮炎的第一步。

面上泛油主因是角質層缺水,皮脂線自動分泌油份滋潤肌膚。因此控油先要補水,否則摸起來跟砂紙一樣。健康的皮膚,水分和油分分泌都會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,不會感覺乾燥或者油膩,也不至於到「糙」的程度。皮脂膜受損,皮膚裡面的水分才會大量流失,臉感覺乾繃;皮脂腺分泌不正常或者老化萎縮,皮膚才會缺乏必要的油分滋潤和保護,出現脫皮和脂溢性皮炎。但一下子喝很多水對於緩解肌膚乾燥沒有幫助,因為水份需要脾胃輸佈到身體各部份,包括皮膚。

如果脾胃功能欠佳,通常是還沒有到達肌膚的時候就代謝掉了。而且大量飲水還會帶走體內很多有用的電解質和礦物質,而這些都是肌膚中重要的鎖水的元素。

臨床上建議油脂粒的患者不宜隨意擠壓油脂粒,以免因為感染而令病情加重。事實上,皮膚是內部體質的反映,若要根治,應以調理身體為首要任務,情況嚴重的患者可配合針灸治療。

About Writer:
楊明霞註冊中醫師,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(內科)碩士、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(榮譽)學士。
立即訂閱接收Cosmo最新潮流資訊
訂閱電子報,定期送上最新時尚潮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