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開玩笑說35度的高溫就像蒸爐,而我們每人就是一粒燒賣,被蒸得充滿倒汗水,每天也是汗流浹背!這個比喻的確貼切,高溫下大家只願躲進冷氣房裏。但慢慢大家對冷氣又愛又恨,因為刻意不吹冷氣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都可能使皮膚病症狀惡化。究竟冷氣應該怎樣享用才不致令皮膚吃惡果?如何預防冷氣病?
其實,冷氣房內的溫度每低5度,空氣中的濕度就會減少20%,因此經常出入冷氣房,在冷熱室溫交替下,令脆弱的肌膚變得無所適從,不但會使油脂分泌失調,長久下來所以如果可以的話,還可能引致突發性皮膚炎。
上班族長時間坐在冷氣下,皮膚受到冷氣風的吹拂,會抽乾皮膚的水分,因而出現紅腫、痕癢的狀況,讓人忍不住用手抓,導致脫皮或留下印痕,引發「乾燥性皮膚發炎」的問題。
每天躲進冷氣房內,皮膚容易因乾燥而出現皺紋,加速肌膚老化,即使在辦公室狂飲水也未必能補救。從中醫角度,「肺主皮毛」可以通調水道;「脾主運化、升清」負責將食物轉化為用以化生氣血的養分。
「腎主水」負責水液輸佈,全身津液代謝,調節水液平衡。「肺、脾、腎」三臟如果健旺,便會使身體水液充足,血液循環良好,皮膚的抵抗能力自然強。
由於水分需要脾胃輸佈到身體各部分,包括皮膚,因此一下子喝很多水對於緩解肌膚乾燥根本沒有幫助。
如果脾胃功能欠佳,通常水分還沒有到達肌膚的時候便會代謝掉了。過量飲水會帶走體內很多有用的電解質和礦物質,這些都是肌膚中重要的鎖水的元素。
值得一提,咖啡雖然有利尿功效,但不宜經常飲用,因為它的利尿作用同時亦會令肌膚變得乾燥,故此應少喝為妙。
雖然過度吹冷氣有機會令病情惡化,但處在太過乾燥的非冷氣環境也不理想,因為熱的環境會加重痕癢感,令你無時無刻都想抓患處。
適當享受冷氣對皮膚其實有益,但要避免一進門就走到冷氣底下,建議可在冷氣相對弱的位置適應一下,給皮膚一段緩衝的時間。
而且冷氣的溫度不要調教得太高,只需比室外溫度約低4-5度就可以了,讓濕度保持最少70%,建議在冷氣房內放置一杯水或濕毛巾維持適當的濕度,讓皮膚保持在最溫和及舒適的狀態。

Contributor
登入 瀏覽本網站,可獲取積分換領專屬優惠
點擊查看專屬優惠
立即訂閱接收Cosmo最新潮流資訊
訂閱電子報,緊貼流行健康飲食及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