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月經前兆生理症狀:有些婦女會比較水腫、乳房脹痛、腹脹、腳腫、暗瘡、便秘、作嘔、頭痛、頭暈、腰痛等
月經前兆心理症狀:情緒上的變化,例如心情低落、精神緊張、喜怒無常、煩躁易怒及失眠等
月經前兆行為變化:精神不振、難以集中、性欲降低等
經前綜合症嚴重可影響正常生活

Dr Vivian:「這些生理、心理及行為變化統稱為『經前綜合症』(Premenstrual syndrome,PMS),嚴重程度不一。輕微的只是一般經前不適,月經來潮前的訊號而已,稱不上為病症;中度的會帶來煩擾,但卻不影響日常活動;嚴重的確實會有礙正常生活和工作,需要尋求治療。」
月經前兆也有分年齡?

Dr Vivian:「30歲後,患有經前綜合症的個案開始增加;30-40歲間達至高峰;45至50歲也會有經前不適,但可能同時混合更年期症狀,例如潮熱、夜汗等。」
4大紓緩月經前兆方法

如果經前出現不適,Dr Vivian建議可以透過以下方法紓緩。
- 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:建議定時進食及份量減少,可以減輕肚脹和控制體重;多食蔬菜水果,當中的纖維有助改善便秘;盡量減少鹽份、酒精、咖啡因、香煙等。
- 保持定期運動:可以紓緩情緒及減低水腫。
- 接受輔導:適當的減壓治療及輔導能減輕月經前兆。
- 穿著合適衣物:例如具承托力的胸圍可以減低乳房痛楚。
如何預防經前不適?

除了在月經前兆出現後透過以上方法緩解症狀,原來我們也可以預防以上先兆出現。
- 服用補充劑:可以服用維他命B6、月見草油等補充劑。先嘗試三個週期,觀察能否減少以上前兆的出現。
- 因應情況服用藥物:視乎個別情況,有時候亦會用到避孕丸、荷爾蒙藥物、抗抑鬱藥物、利尿劑、消炎止痛藥等。
Dr Vivian提醒:「使用上述處方藥物前,必須先經醫生詳細檢查診斷。」千萬不要自行服用。
為甚麼有月經前兆但沒來?

有時候遇上症狀一一出現了,卻遲遲未見M到!Dr Vivian指出,原來經前綜合症會在月經來潮前2至14日發生,所以當出現以上先兆也未必立即來月經。

Dr Vivian:「當然亦有機會以上症狀並非真正的經前不適,而是其他問題所引起的,所以與月經無關。女士們可以記錄兩至三個月的月經日記,從而分析這些病徵與月經的關係,亦有助安排減少經前綜合症時的社交活動和工作量,以減輕病徵所帶來的不適。」
未必是經前先兆?留意身體警號!

除了出了前兆但未來經外,也有M到後症狀不消失的情況,萬一遇上了症狀持續的情況,有可能是身體出現其他病理問題。Dr Vivian:「例如甲狀腺病變、多囊卵巢綜合症、腎病、精神病及情緒病等。」

Dr Vivian更提醒,除了以上提及的前兆外,若出現其他病徵,例如毛髮突然增多、心跳、手震、氣促、出現自殺念頭或幻覺等,則可能屬於不正常的經前現象。另外,當月經前兆影響到生活及工作,就需要求醫處理。
4個經期私處保養法

經歷了經期前兆的折磨後,終於踏入經期,在這期間私處變得更為敏感與脆弱,Dr Vivian提供以下私處保養小tips。

- 注意衛生巾的品質:盡量選擇棉質、質地柔軟的衛生巾,以免對陰部肌膚造成磨擦。
- 頻密更換衛生巾:可以減少細菌滋生及意外發生
- 選擇適當衣著:應選鬆身的褲或裙,不要過緊,以保持下體通風。
- 不要過度清潔:勿過分洗擦陰部,更不必灌洗陰道,不要使用過強的清潔液,選擇溫和及偏酸性的便可。
另外,經期間應保持愉快心情,養成健康生活習慣。若月經量過多或有頭暈、心跳、氣促等症狀,就需要盡早求醫。
鄭曉蔚醫生簡介

註冊西醫鄭曉蔚醫生Dr. Vivian Cheng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,為《拆解黑心醫美》及《蔚美醫言》兩書作者,除了醫學美容工作外,亦積極參與本地大學的女性私密臨床研究,希望可以藉此改善婦女的陰部困擾。
感謝閣下訂閱Cosmo電子報。
閣下將收到一封電郵確認,謝謝支持!
閣下已註冊Cosmo電子報,請按下註冊電郵上的連結,以激活閣下的帳號。
如果未收到註冊電郵,請按此重發。
閣下已曾註冊Cosmo電子報,請前往設定更改閣下的訂閱選擇。
據系統顯示,閣下為CosMart會員;如想訂閱Cosmo電子報,請前往CosMart後台設定 - 接收電郵設定更改閣下的訂閱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