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獨感、寂寞感在疫症橫行的年代變得尤其普遍,即使是身處人群之中,仍會感到淡淡的憂傷。這兩年大家經歷過時好時壞得疫情,疫情嚴重時在家工作、減少聚會保持社交距離;疫情緩和是則是「報復性聚會」,將過去沒見的面一次見過夠。久而久之反復的生活模式形成了惡性循環,我們既期待疫症結束可以脫下口罩放肆聚會的一天,卻又害怕沒有了距離與口罩的保護,該如何與人相處。

Senior Content Manager, Features
登入 瀏覽本網站,可獲取積分換領專屬優惠
點擊查看專屬優惠
孤獨是甚麼?

在了解孤獨前,你先需要明白,孤獨並不是一是種疾病,它只是一種情緒狀態,可以在疫情期間出現,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。

根據美國心理學會,孤獨感的意思是「一個人對孤身一人、獨處等情況帶有不安認知及情緒」,而從不同研究中,可以發現孤獨感的確與不同類型精神疾病有關,如抑鬱症、焦慮症及社交恐懼症等。
孤獨感在疫情期間特別明顯

孤獨感甚麼時候出現,可是因人而異。有些人會在大時大節後倍感寂寞,也有人會因為身邊人離去或是未能適應環境轉變而感到孤獨。來到了疫情下生活的新常態,孤獨感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易出現。

歐盟委員會於疫情初出現時就進行了調查,發現18至25歲的青年中,多達35%受訪者感到孤獨,美國外科醫生維維克•穆西博士(Dr. Vivek H. Murthy)更在其著作《Together: Loneliness, Health and What Happens When We Find Connection 》中,指孤獨是流行都市病的一種,可見疫情為世界各地人士帶來的威脅,絕不只有生理上的影響。
如何面對孤獨感?Me Time最佳入門時機

如果你在網上搜尋孤獨感測試,大多都會以人際交流及自身感受兩大範疇著手,以「評」出你有多孤獨。但是,當你主動去尋找以上測試時,內心早就有了「我感到孤獨」的前提。如果你已有了預設,又何需一個測試去「證實」你的想法?你需要的是面對孤獨感的方法。

過去大家都忙著生活、忙著social,花在自己身上的時間少之又少。”Me Time”一詞雖然常常聽到,但實行的人卻不多,既然孤獨感是「人對於獨處的不安感」,那就以這分感受化成Me Time動力吧。

美國芝加哥大學曾有研究指出,靜觀練習有助減少孤獨感。坊間現時有不同的冥想app、頻道,甚至是網上課程,可以讓你透過練習,與自我內在對話,了解自己真正需求。當然,如果發現自己難以控制負面情緒,甚至出現危險念頭,必須尋求專業人士協助。

最後,為大家送上來自台灣作者DDT新作《願所有相遇,都恰逢其時》的5大語錄,透過文字好好思考一下,生於逆境是磨練也是成長的機會,孤獨一個人,其實一點也不可怕。
面對人生語錄1. 命運給你派發糖果時,也放心地接過來。

人生不會只有好事,當好事發生時,我們高興、接受祝福;當壞事來到,我們接受並將之擊倒。事過境遷,好事壞事一樣為我們帶來了成長。
面對人生語錄2. 被辜負的總會被償還。

「明明不關我事,為何要我承受?」不甘心的執念為我們帶來痛苦,獨處時不停鑽牛角尖,換來永遠解不開的死結。相信雨後彩虹,不只是盲目的正能量,更是堅定培育出來的果實。
面對人生語錄3. 要過有趣的人生,變成有趣而不扭曲的人。

沉迷負面情緒是出口,選擇正面面對同樣是出口,兩者相比沒有哪種比較偉大;但是,你確定自己不想抬頭挺胸地走出陰霾?
面對人生語錄4. 人或許無法改變環境,但卻可以選擇環境,選擇適合的土壤,去結原本屬於真我的果子。

生活於一個怎樣的環境,未必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事,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,更幸運的事,選擇機會永不只有一次,今次選錯了?大不了下次再選吧。
面對人生語錄5. 不要過慣了苦日子,就忘記了甜的味道。

雖然還未看到逆境的終點,但困苦總不會無休止的延續,別因為一時苦難,就忘記了生活的美好。等待我們的,仍然是一片值得期待的光明。

悅知文化
《願所有相遇,都恰逢其時》
HKD $80.00
立即訂閱接收Cosmo最新潮流資訊
訂閱電子報,緊貼流行健康飲食及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