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原因也可以跟飲食習慣有關?都市人或許都有淺眠易醒的問題,長時間睡得不安穩也很影響精神及身體健康。睡不著怎麼辦?失眠原因又有哪些呢?今次邀請到德善堂註冊中醫師Jackie為大家分析4大失眠原因,還會分享6個失眠治療方法,希望大家都能一覺好眠。

Content Executive, Features
登入 瀏覽本網站,可獲取積分換領專屬優惠
點擊查看專屬優惠
失眠原因1. 情志過極

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,肝氣的調達、腎氣的不足與脾氣的勞傷等等同樣會導致睡眠的障礙。「情志過極,遇到壓力及憤怒時容易使肝氣鬱結,肝氣鬱而化火,擾動心神,使心神不安則失眠;精神緊張,暴受驚恐容易使心膽氣虛,神無所依則睡眠質素差;思慮太過,終日憂慮事情,導致勞傷心脾,出現失眠情況。」
失眠原因2. 飲食不調

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,中醫認為飲食也會影響睡眠,如果本身腸胃功能比較弱,再加上飲食又偏向燥熱及肥膩,導致痰濕食滯內擾,壅塞於中焦,中焦脾胃不和則會令睡眠不安,容易睡不著。
遇上輾轉反側的情況,不如先試試以下5大改善睡眠質素方法
失眠原因3. 勞逸失度

勞逸失度即是工作和休息時間不平衡,勞逸過度會導致耗氣傷脾。過勞會耗氣,過逸則會傷脾,氣可以推動身體各功能的運行,氣不足則運化不濟,心神失養而導致失眠。
失眠原因4. 身體虛弱、久病、大病後

慢性病、病後初癒及年邁體弱都會導致身體正氣不足,長期耗損導致腎陰耗傷,水不濟火,出現心腎不交,心陽上亢,腎水無以上奉於心火,繼而出現心神不寧、睡眠質素差的情況。另外,大病後氣血容易不足,心血不足無以濡養,導致心神失養而失眠。
幫助睡眠穴位按摩

失眠如何入睡?中醫推薦按摩以下穴位,建議平時用按壓、指揉及點按的方法來按摩這些穴位,每個穴位按摩2至3分鐘。
神門穴:腕部腕掌橫紋上,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,當豌豆骨後方
合穀穴:手背第1-2掌骨間,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
內關穴:前臂掌側,腕橫紋上2寸,手腕橫紋中點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
安眠穴:位於耳後,在翳風與風池穴聯線的中點。當項部肌肉隆起外緣的凹陷,與胸鎖乳肌停止部乳突下凹陷連線之中點
心包區:手掌中心區域。
太衝穴:足背第1-2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
耳神門穴:位於耳朵上方的三角窩處
中醫如何治療失眠?

在中醫角度而言,要想治療失眠,就要先分辨屬於哪一類型的失眠,才能對症下藥。
中醫失眠治療1. 心膽氣虛型

特徵為表現為易醒、多噩夢、遇事容易驚恐、舌淡脈細弱緩。這類型多見於突然受到驚嚇,及容易受驚者。中醫治療上可用白芍、竹茹、酸棗仁、人參及當歸等益氣安神。
中醫失眠治療2. 肝鬱化火型

特徵為表現為急躁易怒、雙眼充血、口乾口苦、大便乾結、舌紅苔黃。這類型多見於壓力大、情緒過激及爆怒煩躁者。中醫治療上可用柴胡、黃芩、龍膽草、梔子、木通等瀉肝清熱。
中醫失眠治療3. 陰虛火旺型

陰虛火旺型多表現心煩不眠或多夢易醒,伴隨五心煩熱、心悸汗出、口乾舌紅。這類型多見於工作壓力大、容易緊張及晚睡者。中藥治療上可用百合、蓮子、地骨皮、丹皮、梔子、豆豉等清心降火,滋養腎陰。
中醫失眠治療4. 痰熱內擾型

痰熱內擾型特徵是睡眠不安穩、多夢易醒、胸部和胃脘部堵塞脹悶、惡心想嘔、舌苔黃膩。此類型多見於肥胖和痰熱體質者。中醫治療上可用薏苡仁、薑半夏、陳皮、竹茹、茯苓、黃連等清熱化痰。
中醫失眠治療5. 心脾兩虛型

特徵為多夢易醒、心悸健忘、面色淡白、神疲體倦、氣短懶言、脈細弱。這類多見於年邁體虛和氣血不足者。中醫治療上可用炒酸棗仁、桂圓肉、夜交藤、黃耆、當歸和人參等補益氣血。
中醫失眠治療6. 思慮過多者

最後,Jackie也指還有一種現代多見的失眠,特徵是難以入睡、睡前不斷想事情。此多見於工作壓力較大、思慮過多、平日多使用電子產品者。中醫治療上可用柴胡、龍骨、牡蠣、芍藥、珍珠母等重鎮安神。
中醫師洪慧雯(Jackie)

德善堂註冊中醫師
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
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學士
有什麼穴位可以幫助入睡?
神門穴、合穀穴、內關穴、安眠穴等都可以幫助睡眠,中醫建議平時用按壓、指揉及點按的方法來按摩這些穴位,每個穴位按摩2至3分鐘。更多失眠相關可看:中醫拆解淺眠易醒原因
失眠原因有什麼?
飲食偏燥熱及肥膩、工作和休息時間不平衡、久病及大病後都有機會導致失眠、淺眠易醒的情況出現,另外......繼續閱讀
立即訂閱接收Cosmo最新潮流資訊
訂閱電子報,緊貼流行健康飲食及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