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胃鬧情緒?認清便秘及腹瀉主因!
你知道嗎?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亦是致命癌症中的亞軍,佔癌症死亡率的14.7%。男女比例約為1.6比1。跟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,大多數大腸癌由一粒細小的良性瘜肉開始,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。由於變化可歷時十年或以上,因此若不及早治療,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周圍的器官,還可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。
大腸疾病小徵狀很多,最常見的除了便秘、腹瀉,更包括痔瘡、潰瘍性大腸炎、息肉和最嚴重的腸癌。預防勝於治療,大腸疾病小癥狀絕不容忽視,一於由最簡單的問題着手,改善腸道健康!

你知道嗎?大腸有「第二大腦」之稱,由生存機能角度來說,比大腦更重要的腸道是主宰生存的關鍵,除了負責消化和排毒,更會影響情緒,將其形容為「敏感纖細」毫不為過。然而比起大腸,我們一般更關心皮膚和身形等看得見的問題,卻忽略了幕後操縱者——大腸的重要性。
而大腸除了神經自主外,更是與大腦相連的器官,更有影響生理反應的記憶。來自外國的有趣個案:某位男子一進入書店,嗅到書頁的味道就會想如廁,因此每回便秘時都會依法炮製;每次考試前都會肚痛的女孩,長大後每次見大客戶之前都必須先上廁所。
便秘 VS 腹瀉
要數最常見的都市病,一定不能忽略便秘或腹瀉問題。排便不暢會使毒素積聚體內,再造成肌膚粗糙、細紋和粉刺等問題;而腹瀉則會引起脫水及使體力受影響。必須認清你的腸胃徵狀,才能有效地改善問題。
三大便秘類型
弛緩型便秘
因腸道蠕動不足而無法順利排便。主要原因是久坐或少走動,大腸前後的腰和腹肌因運動不足而造成衰退,令大腸蠕動變遲鈍,明明腹部脹得難受卻仍無法排便。糞便積在腸道中,水分慢慢被腸道吸收而變得又乾又硬,難以排出。
忍耐型便秘
長期忍耐便意也會造成便秘!糞便到達直腸後,腸道會發送排便的訊息至大腦,形成「便意」。但因長期忍耐或因忙碌而拖延如廁的習慣,會使大腦對排便的訊號變得遲緩。久而久之對糞便累積的感知變弱,更加難以排出。
情緒壓力型便秘
當精神上受到壓力或情緒影響時,主導大腸運作的自律神經就會因為太過緊張而引起腸道痙攣,產生腹痛和「咕嚕咕嚕」的惱人聲音。
兩大腹瀉類型
急性腹瀉
突然感到劇烈腹痛,原因包括暴飲暴食以致消化不良、睡覺時着涼所致。與其服食止瀉
藥,應補充大量水分使造成腹瀉的物質排出體外,同時靜養並進食流質或清淡的食物。
若伴隨發燒、嘔吐或血便等徵狀,則有機會是食物中毒。原因包括吃了未煮熟的肉類或受動物糞便感染而致,必須盡快就醫。
慢性腹瀉
長期及持續發生腹痛,大便中有黏液,鬆軟或呈液態。若與便秘交替出現,即有可能是大腸激躁症。

情緒化的大腸
你知道嗎?腸道是情緒化的器官。既直接受情緒影響,亦可以間接影響情緒,更會用連串的生理反應來「表達」鼓噪不安的情緒,稱為「過敏性大腸症候群」即是腸躁症/大腸激躁症。一旦身體受到生氣、不愉快或緊張等情緒壓力時,就會波及自律神經的功能作用,使消化系統變得呆滯遲緩或反應過度。

旅行時便秘或腹瀉的原因為何?
旅行而打亂生理時鐘的日常規律,另外對於上廁所的時間和環境都難以確定,種種環
境的改變所產生的短暫壓力都會導致便秘。而水土不服、因衛生問題或是行程緊湊而產生的壓力都是導致腹瀉的原因。自備水壺或補充運動飲料,好好吃早餐都可以紓緩腸道壓力,幫助回復正常排便習慣。另外應避免進食當地生菜和飲用當地自來水,預防霍亂弧菌感染而腹瀉不止,影響行程。
感謝閣下訂閱Cosmo電子報。
閣下將收到一封電郵確認,謝謝支持!
閣下已註冊Cosmo電子報,請按下註冊電郵上的連結,以激活閣下的帳號。
如果未收到註冊電郵,請按此重發。
閣下已曾註冊Cosmo電子報,請前往設定更改閣下的訂閱選擇。
據系統顯示,閣下為CosMart會員;如想訂閱Cosmo電子報,請前往CosMart後台設定 - 接收電郵設定更改閣下的訂閱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