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導演馬克韋伯(Marc Webb)的代表作《心跳500天》((500) Days of Summer)拍出每對戀人必經的二三事,由相識、相戀到分手,刻劃當中的心態非常到肉,男觀眾尤其有共鳴。馬克韋伯的新片《心跳紐約》(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),延續愛一個上一課等人生道理。
大學畢業生Thomas Webb立志做作家,父親是出版商老闆,父母在旁人眼中相當恩愛,家中不時搞上流飯局,但Thomas的「細路」言論,總覺得和這些大人格格不入,從豪宅搬去舊樓,幫人補習維生。雖然有家底,但Thomas卻當上靚女娘娘的兵仔,始於不能升呢成為男友,困在愛情的苦澀中,遇上新憐居怪叔叔搭訕,怎料一見如故,變成忘年好友。有日,Thomas和娘娘落club玩時,卻撞到攬女到場的父親,後來Thomas開始跟蹤父親情婦,卻跟車太近,搭上對方畀綠帽阿爸戴,發展成情慾關係。
▲導演向來愛找外表未算突出的男主角,《心跳紐約》由新進男星Callum Turner擔正。
片名取自Simon & Garfunkel的同名歌曲,明指男主角Thomas Webb是紐約唯一活着(有靈魂)的男孩子,電影開首講明「紐約已經失去了靈魂」(New York has lost its soul.),充滿文藝氣息,一個紐約文藝青年關於成長的愛情故事,當娘娘得悉Thomas搭上阿爸的情婦時,說出一句「他們贏了,他們奪走了你的靈魂」,娘娘所指的「他們」到底應解讀為「父母」?還是「社會」、「現實」?答案可以有無限個,但肯定的是,這是成長必經的階段。
電影前三分二文青味濃,帶有憤世嫉俗的意味,但後來筆鋒一轉,為了將Thomas變得更「特別」,突顯「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」的主題,將父母的問題,父子的疏離一擊即中,變成韓式尋親故事,上一代的風流故事用文藝包裝,變成偽文藝的伏味。
▲Jeff Bridges的演出相當搶鏡。
不過,電影絕非爛片,前三分三二依然有《心跳500天》的味道,多首老歌的襯托下,帶出都會裏的文藝氣息,不過導演在拍完《心跳500天》後,經歷了兩集Andrew Garfield版《蜘蛛俠》(The Amazing Spider-Man)的洗禮,似乎已拍不出當初的「文青」味,非常可惜。不過都明嘅,刻骨銘心的愛情人一生可能只有一次,怎能消費一次又一次。
▲有前詹士邦Pierce Brosnan和好戲之人Cynthia Nixon飾演男主角的父母。
<延伸閱讀>Robert Pattinson終有佳作!《命中有罪》有力問鼎奧斯卡影帝
<延伸閱讀>[盂蘭節精選]20套恐怖電影 膽生毛必睇!
登入 瀏覽本網站,可獲取積分換領專屬優惠
立即訂閱接收Cosmo最新潮流資訊
訂閱電子報,獲得更多資訊、體驗及禮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