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Insight的誕生:三十剛出頭,已有一家獨資五年的設計公司,大品牌、國際盛事都找她設計制服,包括零八年京奧馬術項目的大會服裝。較早前,某大設計雜誌將她列入「亞洲四十驕子」之一。今年十月,她的芳名:余嫿,登錄十大傑青名單。不過,余嫿帶來的insight,不在於她的設計有多誇啦啦,或者她如何善用創意,而是她身體力行證明,即使非富二代,也可靠自己一雙手富起來,這筆財富並且是無人可奪的心中富有。
「這個怪獸年代,如果不能生在富爸爸富媽媽的家,怎樣去拚,也難成才,只能成蟲,這是改不了的命。」
余嫿有話兒:我的命是一歲襁褓時,父母離異,在單親家庭中成長。八歲隨母親從雲南來港當新移民,寫、聽、講完全一竅不通,與聾啞人士無異。文化差異使我難以融入同學的圈子,英文科老師因我績分低,不大喜歡我,中文科考試我以簡體字作答,結果被老師扣了四十分。
但我從沒怨過半句,只會第一時間檢討自己之不足,想辦法改善。幼承庭訓,母親早已循循善導我凡事應先自省,做個好女孩。她溫文儒雅,心地也善良,可惜,病魔老是愛纏着她,離婚以後,她的身體更差,腸、腎、膽都動過手術。健康不穩定,收入自然成問題,最初來港埗到時,我們只靠月薪一、二千元過活,中一、二那年,母親說:「我也許活不過五年。」要繼續學業和生活,唯有硬着頭皮領綜援。直至中五畢業,有自立能力,我便馬上以自己的專長:繪畫來攢點錢,自力更生。就是這樣,我半供半讀完成了沙田賽馬會體藝中學的七年課程,我不單止把學業完成,兼且由中一至中七也考得全級美術科第一名。之後修讀理大時裝設計,我同一時間至少做兩份兼職,累透了,終於有次在街上暈倒。身縱然累,心卻是喜的,因當時每份兼職都與我醉心的時裝設計有關。
現時回首,能有今時今日的我,全因一個窮字。窮,令我們母女的感情更鞏固;窮,讓我可以更專注自己的學業與理想;窮,使我磨煉出過人的EQ和AQ。不少人愛以你賺多少錢、住多大的房子去量度成就,其實,人生還有更多有價值的東西,如友誼、快樂、健康⋯⋯
「我們這些窮忙族,薪水每年以龜速爬升,很多時為了工作,連正常社交時間也欠缺,錢又無,時間又無,談理想?簡直是春秋大夢!」
余嫿有話兒:從小至大,都由衷地覺得,精神食糧重要過大米,這是藝術家德性罷。但我能避免淪為窮忙月光族的更大關鍵,是我有理財計劃,每使一筆錢,我也會仔細計算,也許這與我自小生活清貧有關。當年家人無能力供養我讀書,想達成進修藝術的理想,就要較一般人加倍努力來應付負擔。我攻讀碩士課程的十多萬元學費,便早在大學時期儲備好。
大家會好生奇怪,一個「八十後」小女生如何有此本事?當你明白欣賞一件物件,不一定要擁有的道理,儲蓄大計就能實現。這跟我中學階段讀過五年art history,有一定影響,美術史的重點是art appreciation,換言之,是教你如何欣賞漂亮的東西,我將之引申至人生觀,無論面對任何事物,只需懷有一顆欣賞的心,已然足夠,不一定去擁有。既然不常購物,錢自然較易袋袋平安。
另外,當你不時投訴,時間不夠用,就請先管理好時間。時間管理的要訣,是自律。此外,每做一件事前,先用腦去想一想,避免出錯,就等於省下時間,皆因修補錯失,是可以很花時間的。

(水瓶翠)
登入 瀏覽本網站,可獲取積分換領專屬優惠
點擊查看專屬優惠
立即訂閱接收Cosmo最新潮流資訊
訂閱電子報,時刻掌握生活資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