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電影界的盛事,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香港電影金像獎,但台灣的金馬獎可能就比較陌生,但其實對於港星來說,台灣的金馬獎也是他們趨之若騖的獎項,因為得到台灣金馬獎的話,即代表得到整個華語影壇的肯定!今年2018,是台灣金馬獎第55屆了,就讓小編令大家增加多一點對台灣金馬獎的熟悉吧!
登入 瀏覽本網站,可獲取積分換領專屬優惠
點擊查看專屬優惠
金馬獎的冷知識1. 全球第一個華語電影獎

1957年正值台語電影的興盛時期,徵信新聞報(中國時報前身)舉辦第1屆台語片影展,當時有32部電影參與角逐,影展仿效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模式,獎項類別可分為:由專業評審選定的「金馬獎」11項、觀眾票選的「銀星獎」10名、另增設有「榮譽獎」1名和「觀眾票選優勝獎」10名,這就是「金馬獎」這個名首次在正式場合出現。不過這個「台語片影展」只舉辦一屆就停辦,到1962年,中華民國政府為促進國內電影事業的發展,獎勵優良國語影片和優秀電影工作者,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創設了第1屆金馬獎,亦是「台灣金馬獎」官方承認的第一屆,也是金球第一個華語電影獎項。

▲第一屆金馬獎影帝、影后

▲第一屆金馬獎獲獎人,當時並沒有入圍名單,獲獎人是直接知道自己得獎的。尤敏是5、60年代當紅女星,曾經由邵氏轉投電懋,其後更到日本發展,好厲害的!
金馬獎的冷知識2. 「金馬」二字的由來

「金馬」二字其實源自台灣金門、馬祖兩外島地名的字首。由於金、馬兩地為冷戰背景下,中華民國(台灣)與中華人民共和國(中國)軍事對峙的最前線,該獎以「金馬」命名旨在鼓勵中華民國電影業界,能效法前線國軍官兵們堅強奮發的精神,努力開創新局。
金馬獎的冷知識3. 張震是最年輕影帝入圍者

雖然型男張震從來都沒有獲得金馬獎影帝殊榮,但他的演技其實早已備受肯定,原來他於15歲便憑楊德昌導演的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裡的小四獲提名最佳男主角!當時的他更只有15歲!

▲電影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裡的張震,不說實在不知道他就是張震!
金馬獎的冷知識4. 葉德嫻是最年長影后

葉德嫻Deanie姐的演技相信沒有人會質疑,但多年來她一直與影后殊榮擦身而過,但就在2011年第48屆台灣金馬獎,憑《桃姐》一角獲得影后,更是金馬獎多年來最年長的影后!

當然,《桃姐》鍾春桃這角色也同樣為Deanie姐帶來多個影后獎項,包括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、第18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、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、第14屆亞洲影評人協會獎、第十二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、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等等。
金馬獎的冷知識5. 電影要講國語才能入圍?

其實每個年代的入圍資格也在變遷,電影的語言、演員的國藉、製作人員是否華人等問題都直接影響著電影的入圍資格。創立之初,金馬獎為了獎勵國語影片,規定報名角逐的影片須獲得准演執照,內容以國語發音或配音。到1983年《兒子的大玩偶》因影片發音引發參賽資格爭議,新聞局決議因片中閩南語對白未超過全片一半,准許報名。再到,1989年《三個女人的故事》由於查無中國大陸資金領有准演執照,得以保留參賽資格;但瑞士籍的斯琴高娃則因不具臺灣、香港兩地演員身分,無緣角逐最佳女主角獎項,所以1991年起,只要是華裔人士都可參加個人獎項的報名,但需加入臺灣、香港兩地的電影團體者為限,例如以《愛情萬歲》獲得1994年最佳導演的馬來西亞籍華裔導演蔡明亮。時至今日,因為電影跨國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多,所以只要電影的導演和其他主要創作人員中有7名(含)以上為華人的影片都能角逐。

▲2003年起金馬獎也不再限定須以華語為「主要」發音,只要片中涉及華人地區所使用的主要語言或方言,都可報名,例如以賽德克語和日語為主的《賽德克·巴萊》獲得2011年最佳劇情片等5個獎項。

▲《功夫》就是導演和其他主要創作人員中有7名(含)以上為華人的電影,最終更獲第42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殊榮。
立即訂閱接收Cosmo最新潮流資訊
訂閱電子報,時刻掌握生活資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