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香港本地食材】編輯實試走入粉嶺,落田體驗有機農場種植法
想要新鮮、無農藥的蔬菜,大家都會選擇有機菜店,當愈來愈多蔬果店,標榜自家出產的是有機靚菜,消費者又應該如何選擇?Cosmo兩位編輯Candy及Charmian,離開冷氣房,走進李婆婆經營多年的有機農場「樂田園」。兩位編輯在婆婆徒弟阿軒的帶領下,親身體會到何謂真正有機靚菜。

▲時值夏日,除冬瓜、豆角、苦瓜這些夏日瓜果外,不少亞熱帶生果,如荔枝、龍眼、大樹菠蘿及番鬼荔枝,也可以在香港農場找到。
「跟常規手法不同,再生農耕着重的是土壤中的養分;要先保育好泥土,農作物才可以從中吸收到所需營養。過去幾十年,農民太依賴肥料,去為植物帶來額外營養。但植物其實好簡單,所需的只是空氣、泥土及水,有這些elements,植物就自然會進行循環、進行光合作用。」

那李婆婆一直沿用的方法,跟再生農耕會有所衝突嗎?
「養好泥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完成的,當然要有折衷。其實婆婆的手法,包含了很多傳統智慧,例如不時不食,不時不種,在夏天種植的葉菜類,總不及冬天的好;而冬天,則少種瓜類。另外,『留種』(把每年收成的種籽儲起,下一年再拿出來種)這重要的一環,也是經驗豐富的農場才有。如果斷了一兩年沒留種,太久遠的種籽未必可以種得番。只有keep住種keep住留,農作物才可以適應土地和當地天氣。」

香港天氣不穩定,只有這些混合了香港DNA的農場自留種,才可不依靠外來化學物幫助,抵抗本地天氣,成長為健康又美味的新鮮蔬果。

▲秋葵見得多,紫秋葵則很少有。紫秋葵表面還有層薄薄的細毛,果然新鮮!

真假有機菜
近年大家都開始愛吃有機食物,而在市場上買到的有機菜,都需要菜農向香港有機資源中心取得認證。菜農在種植過程當中使用過的所有產品,均須是中心名單上認可的務農產品。另外,菜農更要向中心提供樣本,通過後才可獲得認證,關卡重重。

認證過程這麼繁複,我們理應放心食用,但阿軒對此卻有保留。「香港始終無嚴格法例,規管有機產品。拿了認證,卻同時種植常規菜的,大有人在,即使被發現,大多也只是犯了商品說明條例⋯⋯」

▲李婆婆更分享原來新鮮的有機冬瓜,味道清新,生吃口感跟西瓜一樣!

外國菜未必合港人胃口、常規菜又擔心種植過程有問題,連有機菜,也存在「真假問題」!市民想食得健康,可以點算?
「其實真的很難單憑外表,去斷定一棵植物是否『健康』。與其盲目相信標籤,大家可以自行檢測蔬菜,或者找些可追查來源的菜農出品。當你明白該農場、農夫的手法,才是保證蔬果新鮮的有效方法。」

▲夏天"hot item",非豆角和青瓜莫屬!如果天氣轉冷,芥蘭就成了最佳選擇。

▲編輯Charmian:「落田初體驗,成功!原來有機、天然不是簡單的事,看着因受昆蟲欺負而變形、變壞的農作物,就想到每天不辭勞苦下田的農夫,是有多麼的心痛。大家以後都要惜食不浪費,才不會辜負農夫的功勞!」

▲編輯Candy:「能夠在香港親親大自然的機會真的不多,能從繁忙工作生活抽離一天,其實已經『賺咗』!能夠體驗有機農耕樂,絕對是大滿足!希望下次我不只是收割成果,還能幫忙耕種,做個真農夫吧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