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士最怕起身發現自己眼腫面腫,究竟甚麼原因會引致水腫問題? 農本方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劉善宏就在此拆解面部水腫問題,同時教路透過穴位按摩,毋須用任何工具或外出做facial,也可在家中輕鬆經濟地去水腫兼瘦面。
登入 瀏覽文章可賺取積分
為何我經常出現面腫和眼腫?
中醫認為水腫可因感冒外邪、飲食失調或者勞累過度引致,如有受以上因素影響,肺、脾和腎運作就會有機會失常,導致體內水液瀦留,泛濫肌膚,令頭面、眼瞼、四肢、腹背,甚至全身浮腫等。由於眼及面部皮膚較薄,所以特別容易令到眼部、面頰出現浮腫。
透過穴位按摩.輕鬆去水腫瘦面

要改善面部水腫問題,建議你可輕按以下幾個穴位,在持之以恆下,定見成效。
(見圖示)
做法:每日按2-3次,每個穴位按2-3分鐘,以指尖或指腹按壓,按壓不宜太重,按壓至有酸脹感覺就可以。
攢竹穴:
位於眉頭凹陷處,眼眶上切跡處,有消腫止痛、提升眼瞼的功效。
承泣穴:
位於瞳孔直下方,眼球與眼眶下緣之間,有疏風、清熱及明目的功效。
顴髎穴: 位於顴骨下緣凹陷處,有疏風、清熱及消腫的功效。
頰車穴:
位於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,按之凹陷處,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最高點處,有清熱、通絡及消腫的功效。
下關穴:
位於耳屏前,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處,有消腫止痛及通經活絡的功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