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,很多人對外出用膳避之則吉,而罐頭食物就成為居家良伴「看門口」之選。 消委會最近檢測46款罐頭魚,包括吞拿魚、沙甸魚以及鯪魚3種魚類樣本,得出驚人發現。最貴吞拿魚竟然最「毒」,另外近半沙甸魚都含致癌污染物,所以要食得有「營」又安全,必須留意罐頭魚大害物質含量以及學懂5招慎選食用罐頭魚。

Senior Content Manager, Features
登入 瀏覽本網站,可獲取積分換領專屬優惠
點擊查看專屬優惠
消委會檢測46款罐頭魚:罐頭魚高鈣、高蛋白質不代表食用健康

消委會檢測市面46款常見罐頭魚,當中包括19款沙甸魚、20款吞拿魚及7款鯪魚罐頭樣本,售價介乎$7.8至$149。罐頭魚一般含豐富對人體有益的鈣質及蛋白質,但選購時也要留意其他成分,免墮食用陷阱。
消委會檢測46款罐頭魚:過半沙甸魚含「鎘」可致慢性中毒影響腎功能

19款沙甸魚樣本中有17款驗出金屬污染物「鎘」,過量攝取「鎘」會導致慢性中毒和不可逆轉的腎功能障礙。今次檢測樣本中,沙甸魚係三款魚類罐頭中,受「鎘」污染最嚴重的一款魚類。

▲兩款泰國出品超出規例上限,即每公升0.1毫克。
另外9款沙甸魚染出「二噁英樣多氯聯苯」,6款染出「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」,情況遠比另兩款魚類罐頭樣本嚴重。

▲檢測中「多氯聯苯」含量最高罐頭沙甸魚樣本,產地為西班牙。
消委會檢測46款罐頭魚:最貴罐頭吞拿魚樣本含最高水銀毒

20款罐頭吞拿魚樣本中,有9成被驗出含「甲基汞」(methylmercury)。「汞」即水銀 ,而 「甲基汞」是最強毒性的水銀。消委會指出大量攝取甲基汞不利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,也有機會令幼童智力下降。

▲消委會今次檢測的46款罐頭魚當中,以上是價錢最高的一款。此$149西班牙出產的罐頭吞拿魚被驗出「甲基汞」含量最高,達《修訂規例》上限約一半。
消委會檢測46款罐頭魚:鯪魚平均鈉含量最高

消委會檢測中,罐頭鯪魚樣本鈣質平均含量為3類罐頭魚中最高,不過同時鈉含量也是三者中最高。 以世衛議成年人,每天不應攝取超過2,000毫克鈉(約5克鹽,略少於1平茶匙食鹽),是次檢測的全7款罐頭鯪魚都含高鈉(每100克含超過600毫克鈉)。
必學5招慎選食用罐頭魚

1. 孕婦、準備懷孕婦女和幼童,應避免進食體型較大的捕獵性魚類,以免過量攝入甲基汞。
2. 進食不同種類的魚,保持均衡飲食。
3. 沙甸魚、鯪魚等罐頭魚,經加熱、加壓後,細骨會變軟 連骨吃以吸收更多鈣質,但盡量不要連同醬汁吃,建議先隔走油和鹽水以減少攝入鈉 。
市面無醬汁並相對低鈉的罐頭魚選擇

Wild Planet
野生紅鮭魚
HKD $62.14

Wild Planet
野生長鰭金槍魚罐頭
HKD $37.00

Crown Prince Natural
長鰭金槍魚
不添加鹽,泉水浸泡。
HKD $34.71

4.不要進食膨脹或包裝破損之罐頭,開罐後發現生銹,亦應整罐棄掉。
5. 罐頭開封後應盡快食用,吃剩勿連罐保存, 應放進密封容器冷藏。
圖片來源:消費者委員會,Gettyimages。
立即訂閱接收Cosmo最新潮流資訊
訂閱電子報,緊貼流行健康飲食及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