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碎症是什麼?原來「心碎」不單是令人心痛的情感,更會令心臟受損,觸發「心碎症」這種不尋常的心臟疾病。Cosmo今次邀請了香港港安醫院-荃灣心臟科顧問醫生何國棟醫生,為大家講解什麼是心碎症,心碎症成因及心碎症治療方法。
登入 瀏覽文章可賺取積分
心碎症是什麼病?

心碎症又名心碎症後群(Broken Heart Syndrome),患者通常經歴巨大的情緒或身體上的壓力,引發心臟肌肉的病變,並在生理上出現近似心臟病發的症狀。然而,對於此病的成因,醫學界至今仍未有一致的確切定論。

心碎症的正式醫學名稱是「章魚壺心肌症」(Takotsubo Cardiomyopathy)。此病最先在1990年於日本發現。患者病發時,左心室會無法正常地整個收縮,卻只有底部過度收縮,同時中段至心尖部分又會不協調地擴張,導致左心室的形狀變成好像日本古代用作捕捉章魚(八爪魚)的章魚壺(Takotsubo),於是英文以此命名。
心碎症成因

任何人經歴情緒大起大跌的事情均有可能誘發心碎症。臨床個案除了失戀、失去至愛或至親而過度悲傷的人士,近來也有不少是參與金融炒賣,面對波幅急升速跌而出現情緒起伏如過山車的人士。

除了上述情緒變化的外在原因,患有一些身體上的疾病而導致壓力荷爾蒙(例如腎上腺素)飊升的人,亦可觴發心碎症。
心碎症女性患者比例極高

臨床上,心碎症個案約佔9成是女患者,當中以中年或更年期的女性居多。不過,本地心碎症不算常見,每年平均每10萬人約有10至15名患者,佔所有屬於心臟病的個案約1%至2%。
心碎症症狀

由於左心室變形並無法如常收縮,泵血功能因此而受損,難以將血液送到身體各器官,患者一般會有心絞痛、呼吸困難、頭暈、甚至暈倒,嚴重時更可導致心臟衰竭。而這些症狀,亦常見於心肌梗塞(心臟病發)的患者。
如何診斷心碎症?

由於心碎症的症狀跟心臟病發的十分相似,所以求診者必須接受心臟超聲波檢查,以確認左心室收縮時有沒有異樣,並同時需接受心臟血管檢查,排除症狀是因心血管受阻塞而引致,才可確診。
心碎症治療方法

心碎症的治療方法跟-般心臟病不同。這是由於心碎症患者的血管沒有阻塞性供血問題,所以不需服用抗血小板藥來防止血栓形成塞著血管,也不需接受通波仔手術來打通血管,反而服用處方保護心臟肌肉的藥物,已可有效醫治。

一般心碎症患者接受治療一至兩星期後,心臟功能便能完全回復正常,不過也有少部分人可能有併發症,例如心臟肌肉持續變弱,或甚出現心臟衰竭、心律不正,嚴重時,甚至心房本身的肌肉可能撕裂或破損,惟不幸中之大幸是,患者有生命危險的風險或死亡率一般少於約5%。
心碎症預防方法

至今醫學上仍未有找到心碎症家族基因遺傳的證據,所以即使有家人或親屬患過心碎症,也不用過分憂慮自己是高危人士。

由於此病主要因情緒而誘發,所以亦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,避免過度緊張,當遇到壓力大到情緒受困擾,或傷痛的事件之時,不要孤獨強撐,可找家人或好友傾訴,以及尋求專業協助,讓持有本地認可資格的專家幫助自己學習用恰當的方法釋放情緒、面對當前境況。此外,恆常適量的戶外運動,亦有助紓解情緒,維持心境平和。而最重要一點是,當出現心胸痛、感到呼吸困難、頭暈等情況,須立即求醫別遲疑。
何國棟醫生Info

香港港安醫院-荃灣心臟科顧問醫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