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代生活節奏加快、壓力增大的背景下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天然草本的養生之道。其中,麥冬(又名麥門冬)作為中醫傳統中的上品藥材,以其滋陰潤肺、清心安神的多重功效,成為養生者的熱門食療才料選擇。本文將全面介紹麥冬的基本知識、功效、食用禁忌、用量建議、食用方法以及實用食譜,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應用這一中藥寶藏。
登入 瀏覽文章可賺取積分
麥冬是甚麼

麥冬(學名:Ophiopogon japonicus)屬於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乾燥塊根為常用的中藥材,亦稱為麥門冬、沿階草。主要產於中國的四川、浙江、湖北等地,其中浙江產的“浙麥冬”品質尤佳。麥冬性味甘、微苦,性微寒,歸心、肺、胃經,具有滋陰潤肺、養心安神、益胃生津等功效。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被列為上品,歷代醫家廣泛應用於治療肺燥乾咳、心煩失眠、口乾咽燥等症狀。
麥冬的功效

1. 滋陰潤肺
麥冬能滋養陰液,潤澤肺部,對於因肺陰虛引起的乾咳、咽乾、喉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。其性質微寒,可清肺熱,適用於熱性咳嗽。
2. 養心安神
麥冬具有養心陰、清心火的作用,可緩解心煩、失眠、多夢等症狀。常與酸棗仁、人參等藥材同用,以增強安神助眠的效果。
3. 益胃生津
麥冬能滋養胃陰,促進津液分泌,對於口乾舌燥、食慾不振等症狀有改善作用。適合胃陰虛引起的胃灼熱、胃酸倒流等情況。
4. 清熱解毒
麥冬可清除體內虛熱,對於陰虛火旺引起的潮熱盜汗、心煩不寧等症狀有緩解作用。常與生地黃、牡丹皮等藥材配合使用。
5. 養顏護膚
麥冬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,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。經常飲用麥冬水有助於保持皮膚健康和年輕。
麥冬的食用禁忌及副作用

雖然麥冬具有多種保健功效,但並非人人適合食用。以下人群應慎用或避免食用麥冬。
麥冬食用禁忌副作用 | |
---|---|
脾胃虛寒者 | 麥冬性微寒,脾胃虛寒者食用後可能出現腹瀉、腹痛等不適。 |
外感風寒咳嗽者 | 麥冬適用於熱性咳嗽,對於風寒引起的咳嗽(痰白清稀、鼻塞、流清涕等)不宜使用,以免加重病情。 |
痰濕體質者 | 麥冬具有滋補作用,可能導致痰濕加重,出現痰多、胸悶等症狀。 |
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| 雖然一般情況下可食用,但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,以確保安全。 |
感冒初期者 | 感冒初期使用麥冬可能會導致“閉邪留冦”,使病毒困在體內,延長病程。 |
麥冬的用量建議

麥冬的日常用量應根據個人體質和使用目的而定,建議用量如下:
- 一般保健:每日使用量為10~15g。
- 泡茶飲用:每次使用3~5粒麥冬,避免過量。
- 煲湯或熬粥:根據食譜建議,一般每次使用10~20g。
*使用前應諮詢專業中醫師,根據個人體質辨證施治,確保安全和達到最佳療效。
麥冬常見的食用方法

1. 泡水飲用
將麥冬用溫水浸泡30至60分鐘,待軟化後直接飲用,有助於快速吸收有效成分。
2. 煮湯
麥冬可與玉竹、枸杞搭配雞湯,慢火熬煮成麥冬玉竹枸杞雞湯,早上喝一碗,助你整天精神充沛。
3. 熬粥
將麥冬與大米或糙米一起熬煮成粥,易於消化吸收,適用於早餐或輕食,能幫助改善因肺陰不足引起的乾燥和便秘。
麥冬食譜分享:沙參玉竹麥冬無花果湯

功效:滋陰潤肺,化痰止咳。
材料:
- 沙參 15g
- 玉竹 15g
- 麥冬 20克
- 無花果 3個
- 陳皮 1角
- 蜜棗 2粒
做法:
- 所有材料洗淨後浸泡30分鐘備用。
- 在煲中加入1500毫升清水,倒入材料,水滾後轉細火煮45分鐘即可。
麥冬食譜分享: 花旗參石斛麥冬湯

功效:滋陰潤肺,降虛火。
材料:
- 花旗參 10g
- 石斛 10g
- 麥冬 15g
- 鮮淮山 30g
- 南棗 2粒
做法:
- 石斛清洗後浸泡6小時備用,浸泡的水可留作煲湯之用。
- 鮮淮山去皮切塊備用(處理時建議戴手套)。
- 麥冬、南棗洗淨後浸泡30分鐘備用。
- 將以上材料加入煲中,加入1500ml清水,水滾後煲50分鐘。
- 在最後10分鐘加入花旗參即可。
麥冬食譜分享:太子參麥冬瘦肉湯

功效:補益肺氣,滋養肺陰。
材料:
- 太子參 25克
- 蓮子 15克
- 淮山 25克
- 麥冬 20克
- 瘦肉 300克
- 蜜棗 2個
做法:
- 將太子參、麥冬、淮山、蓮子、無花果、蜜棗和陳皮洗淨,並浸泡約30分鐘;瘦豬肉洗淨,切塊,汆水去除血水後備用;生薑切片。
- 將所有材料放入湯鍋中,加入約2.5公升清水,大火煮沸後,轉小火煲約1.5至2小時。
- 煲好後,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鹽調味,即可享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