癲癇、「發羊吊」是什麼?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劉玉麟醫生指「癲癇」其實是一種較為通俗的稱呼,其正確學名是「腦癇」。腦癇患者發作時會出現抽筋、手腳僵硬抽搐的情況、嚴重者甚至會失去知覺。有什麼原因會誘發腦癇的抽筋病徵呢?劉醫生接著分享了常見腦癇原因、治療方法及腦癇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項。
登入 瀏覽本網站,可獲取積分換領專屬優惠
點擊查看專屬優惠
「腦癇」是什麼?

「癲癇」(Epilepsy)屬於通俗稱呼,與大眾常說的「發羊吊」、「癲癇」、「抽筋」意思相近,但為了避免「癲」這類字眼,其在近年已正式更改學名為「腦癇」。

腦癇對應腦部疾病,當腦部有一組細胞不正常地發出腦電波便會誘發病徵,包括局部手腳僵硬和抽筋,嚴重甚至會失去知覺、出現四肢抽搐、口吐白沫、大小便失禁、皮膚發紫等情況;如果影響到語言及記憶區便會出現其他病徵,例如發病者無法正常對答。
常見腦癇原因:腦部受到創傷

腦部曾經受過創傷的人有機會出現腦癇併發症,例如中風、腦創傷、腦瘤、腦部感染如腦膜炎和腦炎,或免疫系統失調等情況也有機會引發抽筋病徵。
常見腦癇原因:身體血糖過高或過低

身體血糖過高或過低也是部分患者引發抽筋的原因之一,葡萄糖是腦部主要能量來源,血糖過低或過高會令腦能量出現代謝障礙,致神經元異常放電,引發腦癇病徵。
常見腦癇原因:過量飲酒

劉醫生指,如果患者本身酗酒,酒精攝取量增加或減少都有機會誘發腦癇。
另外劉醫生表示除了以上原因外,不定時服藥、休息不夠、壓力大、生活作息顛倒、受到額外創傷也有機會誘發腦癇患者出現抽筋病徵。
腦癇發作先兆

少部分患者在癲癇發作前會有一定先兆,例如他們或會感到作嘔、作悶;嗅覺或味覺有轉變;甚至會感覺手腳不似平常,有麻痺及觸電的感覺;之後才會出現典型抽筋病徵。

如果發現身邊有人腦癇發作,最重要先觀察患者是否處於安全狀態,例如當患者持續抽筋,或是在抽筋後一段時間內未能復蘇,那麼便應該致電999,盡快將患者送至急症室。劉醫生亦特別提醒,身邊有人腦癇發作時,不要嘗試將任何東西塞進患者嘴巴,避免增加阻塞患者呼吸道的風險。
腦癇治療:服用抗抽筋藥物

「腦癇治療方法主要是控制抽筋復發的機會,一線治療則多靠抗抽筋藥物。」現在臨床抗抽筋藥物種類頗多,醫生會視乎患者屬於哪一類抽筋,以及身體能否承受該藥物的副作用,才選擇用哪類藥物治療。
腦癇治療:進行手術

也有部分患者在服用抗抽筋藥物後,情況未能得到控制,那他們或有需要透過手術來治療。但前提是需要先進行詳細身體檢查,精準找出腦部中誘發抽筋的位置後,外科醫生便會建議透過手術切除該位置,以達到治療腦癇的效果。
腦癇治療: 執行生酮食療

有數據顯示,生酮食療有助改善抽筋復發情況。生酮飲食法是一種高脂肪、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,在這類食療下身體會產生「生酮」,有助改善腦癇發作。不過以生酮食療來控制腦癇則需要在醫生的指示下進行,並非任何人都適合。
腦癇症患者日常注意事項

腦癇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注意以下事項,以最大程度減低發作風險:
- 確保定時及有足夠休息,減低因休息不足而誘發腦癇的機率
- 定時服藥(因為慢性病大多需要長期的藥物控制,所以患者需先確保身體能夠承受藥物的副作用
- 當病情未得到控制時應避免高危活動,如游泳、攀石、行山等,以減低腦癇發作時的危險

劉玉麟醫生
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
哪些是常見腦癇原因?
常見腦癇原因包括腦部曾經受到創傷(中風、腦創傷、腦瘤、腦部感染)、身體血糖過高或過低,以及過量飲酒......即看:醫生分享腦癇病徵及治療方法
抽筋一定關腦癇事嗎?
抽筋除了是腦癇病徵外,也有可能是因為局部肌肉使用習慣、運動過度、久坐或小腿受涼,即看:中醫拆解5大腳抽筋迷思
立即訂閱接收Cosmo最新潮流資訊
訂閱電子報,緊貼流行健康飲食及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