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走出焦慮症?養成5大生活習慣 不用靠藥物 也能減低焦慮症發作機會
根據世衞於2016年發表的統計數據顯示,患上抑鬱及焦慮症的人口上升了50%,是接近世界總人口的10%,可見情緒病問題日益嚴重。除了抑鬱症之外,其實也有不少名人曾患焦慮症(Anxiety Disorders),究竟焦慮症是甚麼?又有甚麼方法可改善病情呢?
焦慮症是甚麼?

「焦慮」原本只是當我們遇上危機,所產生的害怕、憂慮和緊張的情緒,當危機消失,焦慮的感覺亦會下降。而「焦慮症」簡單來說就是即使危機已過,但患者仍持續處於擔心的狀態,甚至出現生理(肌肉酸痛、顫抖、心跳加快、出汗)及心理(憂慮、暴躁、精神難以集中)的各種狀況。
經歷焦慮症的名人:林夕

著名作詞人林夕是長期焦慮症患者,他表示常因工作沒靈感,加上死線將至便會緊張得在耳裡聽到噗通噗通的心跳聲;又對自己要求太高,喝望每首作品能做到改變人心、經得起時間考驗,聽到電響起也會手震。去年林夕為李幸倪填了《自我感覺還好》,正正是紀錄他患焦慮症的心聲。
經歷焦慮症的名人:周慧敏

周慧敏曾表示在最當紅的時候患上焦慮症,當年長時間面對忙碌的工作,即使賺到錢也沒有時間花,每日感覺自己像機器般,很迷失。
經歷焦慮症的名人:周柏豪

周柏豪曾表示在入行前患過焦慮症,當時獨居的他沒有工作又常發脾氣,甚至不想見朋友,後來是因為音樂才令病情好轉。
焦慮症測試:我有焦慮症嗎?

過去兩星期,如果你經常受以下問題困擾,即初步題示你有焦慮徵狀,可以嘗試以下的生活習慣治療病情:
- 經常感到緊張、不安或煩躁
- 經常無法控制憂慮的情緒
- 身心難以放鬆
- 常心緒不寧,甚至坐立不安
- 容易心煩或易發脾氣
- 感到害怕,就像要發生可怕的事情
患有焦慮症特徵

- 心跳加速、呼吸困難
- 口乾
- 冒汗
- 身體發抖
- 頭暈、頭痛
- 胸口不適或疼痛
- 噁心或胃痛
- 肌肉緊繃痛楚
- 難以入睡、失眠
- 搣手指、咬手指(或透過咬物件帶來刺激,從而紓緩緊張、焦慮情緒)
如何走出焦慮症1:避免咖啡因

其實腸道與腦部關係密切,足夠的纖維可以令腸道健康,對於腦部運作有很大幫助;亦可攝取更多葉酸和維他命B12,以舒緩焦慮跡象。此外,焦慮症患者應避免接觸咖啡因食品,因咖啡因會刺激腦部,令焦慮情緒不得紓解。
如何走出焦慮症2:充足睡眠

充足的睡眠對大腦健康非常重要,同時晚上及睡前要遠離電子產品,因為螢光幕所釋放的藍光,會抑制褪黑激素產生,然而褪黑激素對入睡和維持良好睡眠非常重要。
如何走出焦慮症3:戶外運動

多做運動對身心都有益,有氧運動更能紓解壓力,包括慢跑、游泳、行山等等,如天氣許可建議在戶外進行,一邊運動可一邊看沿途風景,對治療情緒有很大幫助。
如何走出焦慮症4:靜觀練習

靜觀的哲理源自佛法,同時也是自我認識及培育生活智慧的過程,時至今日用作治療情緒已非常普遍。許多醫學研究亦證實,靜觀練習可轉變腦部結構以及腦神經活動,從而帶來情緒和行為上的改變。
如何走出焦慮症5:透過音樂

研究指音樂可以消除心中的焦慮,有助睡眠,焦慮症患者可以透過聽音樂、唱歌或玩樂器,讓自己投入到音樂世界。此外,也有研究指內向不愛說話的人,可透過音樂建立社交自信,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音樂,而非迫自己聽不喜愛的歌。
source by 醫管局、medpartner、MindPro
photos by Shutterstock, Instagram
source:醫管局、medpartner、MindPro
感謝閣下訂閱Cosmo電子報。
閣下將收到一封電郵確認,謝謝支持!
閣下已註冊Cosmo電子報,請按下註冊電郵上的連結,以激活閣下的帳號。
如果未收到註冊電郵,請按此重發。
閣下已曾註冊Cosmo電子報,請前往設定更改閣下的訂閱選擇。
據系統顯示,閣下為CosMart會員;如想訂閱Cosmo電子報,請前往CosMart後台設定 - 接收電郵設定更改閣下的訂閱選擇。